• 143.72 KB
  • 2022-06-16 12:04:57 发布

莫言获奖对文学翻译的启示--意识形态操控下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论文.pdf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教学随笔言获奖对文学翻译I白Il启示意识形态操控下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一高静摘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全球对而且要翻得很好。翻得好,他就可以出名了;翻得不中文文学的关注,也引发了中国学界对其作品与翻好,读者就会以为,啊!这本小说简直不行。因为译文译的关系的讨论。翻译是中文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不好,他们就认为原文同样不好。”他指出了翻译是必经之路。本文从另一位亚洲作家泰戈尔获奖的经打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之门的钥匙。验谈起,分析莫言作品的翻译是如何在意识形态操截至2013年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110名作家控下走上世界文学的舞台,以及对文学翻译工作者中,有82名来自欧洲,11名来自北美洲,7名来自南美的启示。洲,5名来自亚洲,4名来自非洲,1名来自澳洲。包括关键词: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翻译;意识形态;莫言在内,其中仅7人使用欧洲之外的语言进行创操控作,其获奖过程中翻译的作用不言而喻。印度诗人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否就意味着站在世界文学戈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当时的最高点呢?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并没有读过他用母语孟加拉语不可否认,各国学者、媒体和大众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创作的《吉檀迦利》,而依据的是泰戈尔自译并在英高度关注使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国出版的英译诗集《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力。白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出至今已有11O“他非常明白,他能否进入欧美主流文化并获得名作家获得该荣誉,但直至2012年莫言才成为首位认可,就在于他的英语创作是否契合了英语国家的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在舆论短暂的狂欢之后,逐文化权力结构。为此,泰戈尔把孟加拉语的原作进行渐冷静下来的人们开始思考:在莫言之前中国作家了细致地筛选、删节和改写,没有将原著中直接表现皆无缘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什么?莫言的获奖都印度种姓制度、民族运动、社会思潮等内容的诗歌翻应归功于谁?为了在莫言之后有更多的中国优秀作译过去,而是选取了那些更为单纯宁静、具有宗教神家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回答这些问题都离秘的诗歌,这些优美出色的英文译本成为他进入西不开一个关键词——翻译。方世界的一个通行证。”诺贝尔文学奖规定每年由瑞典文学院的18名院泰戈尔的作品之所以在西方世界得以广泛的传士共同评选,由于历史原因,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诗人,是由15名院士选出的。这15人中仅有一人能直接阅还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他出生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读中文文本,评价使用非欧洲语言写作的作家时完言的印度,早年曾赴英国留学,对目的语(英语)有很全依据其作品的译本来判断。由于缺少能够被西方深的造诣,因此他的作品无须借他人之手翻译。原作世界广泛接受的译本,即使是在新文化运动后中国者和译者合二为一,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翻译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却鲜有机会获得世界文坛的信息缺失,泰戈尔的译作也可看作是一部优秀的的关注。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原创作品。另一方面,为了使西方读者更好地接受他语的汉学家马跃然(GoranMalmqvist)在2010年接受的作品,泰戈尔在他的译作中尽可能地迎合西方主台湾《联合报》采访时针对记者“为什么没有中国作流意识形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改写。这种妥协于家获奖?”的问题是这样回答的:“一个中国的,或者目的语文化意识形态的改写至今在学界仍有争议,日本的、印度的作家,完全要靠翻译⋯⋯不仅要翻,但它在提高作家的声誉、推动作品的传播乃至扩大 教学随笔该民族文学的世界影响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意识形态对于“性”的隐晦态度,在选词上相对谨慎;对于更多用非欧洲语言创作的亚洲作家来说,而译者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在西方社会9O年代泰戈尔的成功难以复制,假借他人之手翻译作品是开放直接的文化背景下,对原作进行大胆改写,受到进人世界文学的必经之路。译者虽然受到原作和原了西方读者的欢迎。“翻译的‘忠诚’不仅仅表现在语语文化意识形态的制约和操控,但这并不意味着翻言层面上,更包括译者考虑到意识形态、诗学、论域译文学是原创文学的附属品。且不论译者在翻译过等层面而做出的各种选择,这些选择交织成一个复程中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译者在选材的环节就掌杂的网络。”在以“忠实”为主的传统翻译准则之外,握着决定一部作品能否登上世界舞台的权力。诚然,还有更多因素影响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作的选译者并不能仅凭个人喜好滥用这种权力,他还受目择。这种译文突破了传统的翻译原则对“忠实”的要的语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操控,否则只能孤芳自赏,求,但更具目的语文化的文学色彩,使西方读者更易接辛苦完成的译作很难在目的语境中受到关注。与其受。说是莫言幸运地遇到了一位高水平的译者——葛浩上述分析提出了令本土翻译工作者感到失落的文(HowardGoldblatt),不如说是葛浩文在西方文化问题:是否只有具有西方背景的译者才能译好中文的意识形态操控下选择了莫言。读过莫言的作品就文学?不可否认,以目的语为母语的译者较之以目的会发现,他很显然吸收了不少外国作家——马尔克语为外语的译者有明显的优势。这并不代表本土翻斯、福克纳、福楼拜、乔伊斯都在其列——的影响,因译无路可走,而是要求译者不断提高双语水平,深入此创造出一批在读者看来似乎远远超出中国大陆疆了解目的语文化,在遵循忠实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界的作品。莫言多部作品史诗般的时间跨度和反传挥译者主体性,寻求迎合西方意识形态的操控和保统的叙事顺序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持原作独有的东方韵味之间的平衡,为世界接受中《斯诺普斯三部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红高粱家族》文文学贡献一分力量。中借孙子之口转述儿子视角中祖父母的故事,其后参考文献:出版的《生死疲劳》运用了更加超现实的叙述视1.Lefevere,A.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source角——主人公西门闹通过数次轮回转生,分别以人、Book[M].London:Routledge,1992.驴、牛、猪、狗、猴、五岁幼儿蓝千岁的视角,讲述了虚2.郑树森.文学地球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构之地西门屯几代人在历史洪流中近百年的浮沉变1999.迁,这种独特的叙述视角满足了当代西方读者猎奇3.覃江华,刘军平.一心翻译梦,万古芳风流——的心理,也吸引了西方翻译家的目光。葛浩文的翻译人生与翻译思想[Jj_东方翻译,2012选对了素材并不等于一劳永逸,莫言作品本身(6).的光芒掩盖不了译者的功劳。“作品在从一种语言到4.马跃然.谈中国文学和诺贝尔文学奖[N].联合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变的不光是语言,还有语报副刊,2000.10.14.言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原作的由特定的文化沉淀积5.刘燕.泰戈尔:在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误读——累所构成的文化语境需要在具有不同文化土壤的译以《吉檀迦利》为个案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3作中构建起来。”葛浩文在翻译莫言作品的过程中没(2).有逐字逐句地对照翻译,有些地方甚至打破了原有6.Inge,M.T.胡淑成译.西方视野下的奠言[J].长的段落结构,大胆地对原文进行二次创作。如《红高江学术,2014(1).粱家族》中描写“奶奶”戴凤莲是“抗日的英雄,也是7.许钧,许方.翻译与创作——许钧教授谈莫言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葛浩文将“个性获奖及其作品的翻译[n小说译介与传播研究,解放的先驱”译为“atrailblazerf0rsexualliberation”2013(2).(性解放的先驱),原作迎合20世纪80年代本土主流(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