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6.11 KB
  • 2022-06-16 13:58:54 发布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概述-论文.pdf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概述[文章编号]1001—5558(2013)01—0120—07●李丽丹摘要: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活动已有近110年历史,其文字记录、录音录影资料十分丰富,部分文本先后被译为法文、日文等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田清波、H?塞瑞斯、海希西等国外蒙古学家和郝苏民、照日格图、陈岗龙等国内学者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进行了类型、母题、传播、起源等多方面研究,但整体而言,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口头文学价值而有待更多人进行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关键词: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田清波;塞瑞斯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志码:AIx]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历史文化悠久,自春秋战国时期便是有名的“胡地”,作为驰名的“河套”之地,它是多个民族文化汇聚和交流的地方。“鄂尔多斯”既是地名,也是古老的蒙古部族名称,该部长期守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传承着丰厚的民间文化、祭祀文化和宫廷文化,尤其是由多种分支部落文化汇集而成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文化是众多蒙古部族民间文化中的佼佼者。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活动已有百年历史,其翻译出版活动对蒙古族民间文化的传播有重要意义,研究其故事既是蒙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多民族民间故事研究走向世界的先驱。本文拟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百年来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片丰沃的民间文化“牧场”,并在前贤工作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文化研究和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学的研究。一、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翻译情况早在1906—1925年期间,圣母圣心会比利时传教士阿·莫斯忒尔(AntoineMostae~,1881~1971,汉语名田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76期)N.W.JournalofEthnology2013.No.1(TotalNo.76) 固李丽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概述清波)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前伊克昭盟鄂托克前旗城川地区)从事传教活动时,便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当地的蒙古族民间文学,曾用芬兰一乌戈尔协会使用过的文字符号记录了包括民间故事在内的民间文学资料,于1937年由北京天主教辅仁大学出版社以《鄂尔多斯15头资料》为名刊行。这份资料分为故事和传说、谚语、民歌等几个部分。其中的故事和传说部分共收录了66则文本,包括:动物故事,如《聪明的兔子》、《骆驼和老鼠》、《青蛙》、《狐狸和刺猬》等,这些故事多数都以游牧文化中常见的动物为主角,反映其生物特性并带有一定的社会讽刺意义;英雄故事,如《阿尔扎布尔扎汗》(即《三十二个木头人》)、《好汉温岱》等;幻想故事,如《驴耳朵皇帝》、《青蛙儿子》等;宗教训谕故事,如《阿难陀》、《目莲救母》等;笑话,如《傻女婿》、《傻媳妇》等;历史人物和风物传说,如《莫日根朝克图》、《岳乐德尔玛工匠》等,其中还包含了一系列喇嘛故事。《鄂尔多斯口头资料》中的大部分故事至今仍然在鄂尔多斯及其他地区的蒙古族中流传,如《驴耳朵皇帝》、《猪头卦师》等,这表明了阿·莫斯忒尔当时搜集到的这些故事具有的生命力、普遍性、代表性等,因此这些故事对于故事学研究与蒙古文化研究而言具有很高的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讲述、搜集和整理活动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49~1957年,自发的状态;1958~1965年,政府文教系统有意识地参与引导;1966—1976年,隐蔽状态;1978—1989年,文化教育部门积极组织与民间传承复兴;1990年至今,故事讲述、搜集、翻译、出版渐进。其中,第四和第五阶段留下较多资料,包括举办民间文艺讲演大赛、发行内部期刊、出版古籍文献等,如出版《乌审蒙古族民间故事集》(蒙古文,内部刊印),内蒙古民间文艺研究会编《鄂尔多斯民间故事》(蒙古文,内部刊印),《老故事家朝格日布故事集》(蒙古文,伊克昭盟蒙语委内部编印),《鄂尔多斯史诗》②,特木尔等编《珍珠传说》⑧,巴音其木格整理的《斑马驹》(垒)等。另有一些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音像资料。自1981年开始,多次举办鄂尔多斯民间文艺表演比赛,其中最近一次是2010年举行的民间故事讲演大赛。这些比赛均保留了故事讲述录音和文字记录资料,2010年的民间故事讲演大赛还保留了完整的影像资料。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翻译传播以阿·莫斯忒尔的《鄂尔多斯口头资料》为起点。1947年,阿·莫斯忒尔将《鄂尔多斯口头资料》译成法语,以《鄂尔多斯民间文学》为名发表。⑨1966年,日人矶野富士子将此书译为《鄂尔多斯15碑集:蒙古的民间传说》,由日本的平凡社出版。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汉译本逐渐问世,包括郭永明搜集整理和翻译的《鄂尔多斯民间故事及艾国厚搜集整理和翻译的《鄂尔多斯民间故事》⑧。进入21世纪后,民族出版社编辑乌云格日勒女士先后翻译了《洁白的珍珠》、《鄂托克蒙古民间故事集》、《老故事家朝格日布故事集》等故事集,其中后两部译作正在筹备出版。值得一提的是,鄂尔多斯当地的蒙古族民间文化工作者曹纳木先生在上世纪8O年代通过自学方式,将阿·莫斯忒尔以拉丁文记录的《鄂尔多斯民间文学》转译成蒙古文出版,以其中篇幅最长的一则故事的名称①[比利时]田清波.鄂尔多斯口头资料[J].华裔学志,1937年第1卷,北平.阿·莫斯忒尔神父从事的鄂尔多斯地区方言研究成果丰富,先后出版多部著作,发表多篇论文,其中《鄂尔多斯志》(北京辅仁大学学报,1934,(9):1—96.)一书中包含了部分鄂尔多斯民间故事,如《传说中的萨冈彻辰》、《关于成吉思汗的两则传说》等。②浩斯巴雅尔,勒·哈斯巴雅尔,乌拉整理.鄂尔多斯史诗(蒙古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③特木尔等编.珍珠传说(蒙古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④巴音其木格整理.斑马驹(蒙古文)[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比利时]阿·莫斯忒尔搜集、翻译.鄂尔多斯民间文学[J].华裔学志,1947,(11),北平.⑥[比利时]阿·莫斯忒尔搜集整理,[日]矶野富士子译.鄂尔多斯口碑集:蒙古的民间传说[M].日本平凡社.1966.⑦郭永明搜集整理、翻译.鄂尔多斯民间故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⑧艾国厚搜集整理、翻译.鄂尔多斯民间故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⑨特木尔主编,乌云格日勒翻译洁白的珍珠[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一121— 李丽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概述《阿尔扎布尔查汗》作为故事集的名称,此书于1989年再版。此后,不少懂蒙语的学者都曾使用此书中的故事文本作为研究资料。鉴于其珍贵的研究价值,郝苏民先生曾拟将其译成汉语,并做了部分1一作。目前,中央民族大学那木吉拉教授也已经组织吴双福、包银泉等蒙汉语兼通的青年学者将蒙古文转写本《阿尔扎布尔查汗》译成汉语,故事部分的翻译工作已经完成。只是因各种原因,汉语译本只能为有缘的研究者所利用,还有待出版。据初步统计,自1905年至今,已搜集到一千i百余则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文本,近三分之一被译为汉文。这些故事对于了解和传播鄂尔多斯蒙古部族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研究区域内民间故事的流变历史和规律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据当地文化部门的调查统计和笔者的走访,当下仍然有不少故事家还活跃在鄂尔多斯地区,一些传统故事和新故事均有待田野调查,以便记录和保存。二、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研究1.国外学者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问故事研究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1947年,阿·莫斯忒尔将《鄂尔多斯口头资料》译为法语本《鄂尔多斯民间文学》之后,同为圣母圣心会神父的美国蒙古学者H.塞瑞斯(HenrySerruys,1911—1983)以此译本为研究对象,根据阿·莫斯忒尔等人提供的一系列相关故事资料,用法文写出长篇论文《<鄂尔多斯蒙古民间文学>评注》,②介绍了《鄂尔多斯民间文学》中的48则故事,并对其中的32则文本作了详细的分析,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与蒙古国流传的同类型故事,俄国学者记录翻译的蒙古故事,世界其他民族和地区,如汉、藏民族及印度、卡尔梅克等地流传的同类型或有相近母题的故事进行比较。借助于阿·莫斯忒尔神父著《鄂尔多斯词典》及其他鄂尔多斯语言学研究资料,塞瑞斯也从民俗学的角度将故事与当地流传的谚语和习语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部分母题和情节的研究参考了艾伯华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1937年版)、蒙古族和汉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确认了民间故事对于流传在当地的谚语、习语等所具有的解释功能,对于历史的阐释功能,揭示了民问传说与蒙古史料的联系等。塞瑞斯认为,鄂尔多斯的很多传说和故事的所有情节虽然都源于汉藏民族的民间故事,但“依照蒙古人的价值观念作了重新阐释和改编”。他充分肯定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悠久的VI头传统。塞瑞斯在“结语”部分指出:“蒙古的故事讲述人并不严格地遵守故事的形式。他们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故事,有时候把不同的故事主题组合到一起形成篇幅很长的故事,有时候把广泛流传的故事主题改编、重组成一个新的故事。”无论是从近百年前的《鄂尔多斯民间文学》文本记录,还是从现当代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文本记录来看,这种特征都很明显。以故事家朝格13布(19021992)的故事搜集文本为例,不但有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的链接,也有动物故事与生活故事的链接等。塞瑞斯高度评价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故事讲述人的能力,认为他们对古老主题的改编,体现出其讲故事艺术的成熟,此为确论。但是在经过从2O世纪80年代至今的大规模民间故事搜集整理之后,将鄂尔多斯民间故事与更多民族、国家的民间故事联系起来看,塞瑞斯的研究论文中的某些观点就有待商榷了。塞瑞斯认为《鄂尔多斯民间文学》中的幽默故事与笑话远没有其中的童话故事和生活故事重要,从而得出“蒙古人并没有像汉族人那样表现出对幽默故事的极大偏爱,他们更喜欢史诗式故事和童话故事”这一结论,并分析其原因为:“蒙古族人民与古老生活方式的联系,不同于汉族文化和文明的精细考究的原始状态,他们保留了原始而朴素的想象,更偏爱史诗和庄重题材,不喜欢汉族小说中常见的那种人为、过度的超自然力和笑点。”从目前搜集到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来看,当地并不缺乏幽默故事与笑话,蒙古族尤其善于使用语言的谐音、多意来构成精美的笑话,流传的巴拉根仓故事、莫尔根传说、机智儿童故事等,都极具代表性地呈现了这个民族对于幽默与笑话的认可与喜爱。在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尚未得到更深入广泛的研究之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只能是塞①[比利时]阿·莫斯忒尔搜集整理,曹纳木转译.阿尔扎布尔查汗(蒙古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②以下关于塞瑞斯此文的介绍均根据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组织译校的未刊稿,特此感谢。·-——122.—— 李丽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概述瑞斯当年难得的研究与论断。德国著名蒙古学家、蒙古史诗研究学者海希西也曾关注阿-莫斯忒尔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并向西方学者介绍了鄂尔多斯地区流传的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情节类型的情况,后来又相继发表《杭锦旗(鄂尔多斯)母畜挑选庆祝活动唱词十二曲》(《中亚研究)1968年第2期)、《(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的鄂尔多斯手稿》(《中亚研究)1979年第10期)等研究成果。至20世纪7O年代,塞瑞斯整理出《田清波从鄂尔多斯获得的蒙古文抄本目录》(《美国东方学会杂志》第95卷,第2期)。该《目录》介绍了鄂尔多斯地区的一些故事抄本,内容如巴兰桑②故事,唐朝演义,乌龟的故事,兔子的故事,印度民间故事注释,李明先生之故事,施公案第1册、第7册及第18册,《三国演义》梗概等。塞瑞斯列出部分目录的简介,包括聪明男孩的故事、古时都格兴·格坚汗的故事、“如意彩饰”(包括乌龟、井府瞎乌龟、多羽鸟、小老鼠、妇人与狐狸的故事)、吉庆故事兴盛录、古时候一个年青王子要让一只饥饿的雌虎吃了的故事、日光汗的故事、古代乌嫩汗的故事、大明皇帝修建北京城的传说、济颠弄秦桧等。这份目录显示出,鄂尔多斯地区流传的故事至少与汉族史传文学、公案小说和佛教文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甚至还包含在汉族产生却已经失传或者资料甚为缺乏的文学作品。如果这些资料能够为国内学者所利用,结合现当代保留和流传下来的鄂尔多斯口传文学资料,将会对蒙古族文化形成、交流及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外学者对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民间故事的关注较早,关注的持续时间较长,其搜集、整理和研究的方法在当时的故事学研究领域均属前沿。如较早地使用语言学、历史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记录,运用情节类型学、母题学及文化人类学等当时较为前沿的一些故事研究方法等,在当时的故事资料所及范围内,对鄂尔多斯民间故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时至目前,其中的一些研究结论和方法仍具有正确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2.国内学者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国内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由蒙古族学者从事,其中“黄梁梦”、“目连救母”、“骑黑牛的少年”等著名故事类型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异文受到关注,动物故事中的狐狸故事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蒙古族学者陈岗龙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一系列蒙古族民间故事的研究论文,其中,对蒙古族的“黄梁梦”故事、“目连救母”故事、说唱文学《娜仁格日勒》与汉文小说的关系等进行研究时,多次以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为资料,包括鄂尔多斯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讲述的“灵尸”故事、“黄梁梦”型的“人间四苦”故事等。⑧陈岗龙教授的专著《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之“第三编蒙古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的“第六篇蒙古族民间口传目连救母故事的比较研究”,主要是对鄂尔多斯地区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的研究,所用资料为阿·莫斯忒尔搜集的文本和1984年伊克昭盟民族文学研究会与伊克昭盟民间文学研究会主办的《鄂尔多斯文化遗产》(第一辑)中的一则异文。他认为“鄂尔多斯地区口头流传的目连救母故事具有西藏和汉族传承的双重影响”,并肯定了鄂尔多斯地区流传的故事在思想性上呈现出“民众思想对佛教教义的颠覆”。⑨陈岗龙对流传在蒙古地区的说唱文学《娜仁格日勒》进行研究时,⑥考察鄂尔多斯地区流传的几则受《娜仁格日①该文由云慧群于1988年摘译为汉语,发表于《蒙古学资料与情报》1988年第2期。②即“巴拉根仓”的其他发音。③陈岗龙.流传于蒙古族的目连救母故事[J].民族艺术,1996,(3).陈岗龙.《尸语故事》:东亚民间故事的一大原型[J].西北民族研究,1995,(1).陈岗龙.神秘的黑马与叹世惊梦——对丁乃通先生《人生入梦——亚欧“黄粱梦”型故事之比较》的补充研究[C玉安,陈岗龙主编.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陈岗龙.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8.⑤陈岗龙.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9.⑥陈岗龙.《娜仁格日勒的故事》与《琵琶记》比较研究[J1.文学遗产,2008,(5).陈岗龙.《葵花记》蒙古文译本《娜仁格日勒的故事》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3).一】23— 李丽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概述勒》影响形成的故事,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档案馆收藏的四种《娜仁格日勒的故事》的手抄本,重点与朝格日布讲述的《乌恩·乌古勒格齐的故事》的情节作了比较,再次证明了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民间故事在汉蒙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正是其故事文本丰富了《娜仁格Et勒的故事》口头文本特征的结论。郝苏民先生曾在《西蒙古民间故事<骑黑牛的少年传>与敦煌变文<孔子项讫相问书>及其藏文写卷》一文中指出:《骑黑牛的少年传》的两个蒙古文版本,一个来自乌兰巴托,一个来自鄂尔多斯,即郭永明搜集的手抄本,译为汉语后其名为《聪明的孩子》。郝先生指出:“可以看出所谓鄂尔多斯的发现本,可能即为达氏经过整理后的蒙文原文的再抄本,况且原标题也是《骑黑牛的孩子》;而《聪明的孩子》的标题显然是译述者郭永明逐改的。”这一“920A”型故事实际上在鄂尔多斯民间口头流传的版本较多,如《洁白的珍珠》中的《莫目根特木讷》、《鲁公的故事》,朝格13布讲述的《国师鲁给夏Et》等,均属于此类故事的异文,只是这些异文目前尚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诚如塞瑞斯所言,这些故事虽然在起源上与汉族文化有密切关系,但在流传过程中已经有了十分鲜明的蒙古族文化特征,在叙事逻辑、叙事结构及叙事的文化意义方面均值得深入研究。此外,荣苏赫、赵永铣主编的四卷本《蒙古文学史》⑧的民间故事史部分,斯琴孟和、萨仁托雅所著《蒙古民间故事类型学导论》④,西北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十余篇蒙古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硕士博士论文等,均引用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资料。⑧这些研究表明,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在蒙古族与汉、藏等民族和印度等国家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鄂尔多斯蒙古族中流传着众多的狐狸故事,西北民族大学照日格图教授于1995年曾专门撰《浅谈鄂尔多斯民间故事中的狐狸形象》一文对其进行研究。此后十余年,照日格图教授不断搜集和研究鄂尔多斯狐狸故事,于2008年出版专著《鄂尔多斯狐狸故事研究》(Z)。这是首部专门对鄂尔多斯地区蒙古族民间故事进行学术研究的专著。该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上编为“论”,介绍了狐狸故事与狐狸形象的研究概况,对鄂尔多斯以狐狸为题材的民间故事作分类,重点探讨狐狸形象的类型化问题,并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比较研究的视角,将这些故事中的狐狸形象与《聊斋志异》狐狸故事中的狐狸形象作对比。下编为“文”,提供了37则鄂尔多斯地区狐狸故事的文本。该书的四个附录中,还提供了鄂尔多斯地区各种仪式中与狐狸有关的祝词,有关狐狸的经书等重要信息,对于鄂尔多斯狐狸文化研究和故事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鄂尔多斯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民间文化,曾组织梳理当地蒙古族故事传承人的历史和现状。其中,仅鄂托克旗已逝故事传承人朝格日布的故事录音就有一千二百多分钟。2012年8月,鄂尔多斯举行“纪念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诞辰100年暨故事学术座谈会”,当地的文化工作者、故事家家属、当年的故事采录者以陈岗龙.汉族戏曲故事在蒙古族民间的口头流传——以《葵花记》蒙古文译本《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口头传播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6).①郝苏民.西蒙古民间故事《骑黑牛的少年传》与敦煌变文《孔子项记相问书》及其藏文写卷[J].西北民族研究,1994,(1).②达氏即蒙古国著名学者策·达木丁苏荣(TsendiinDamdinsfiren,1908~1986).③荣苏赫,赵永铣主编.蒙古文学史(1-4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④斯琴孟和,萨仁托雅.蒙古民间故事类型学导论(蒙古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引用鄂尔多斯民间故事较多的论文有:海英.新疆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蒙古文),西北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8.邰银枝.青海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蒙古文),西北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9.玉花.阿拉善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蒙古文),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9.仁增.蒙藏民间故事类型比较研究——以青海蒙藏生活故事为例(蒙古文),西北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1.⑥照日格图.浅谈鄂尔多斯民间故事中的狐狸形象(蒙古文)[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1).⑦照日格图.鄂尔多斯狐狸故事研究(蒙古文)[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本书内容的介绍主要在中央民族大学那木吉拉教授和硕士研究生萨仁其木格的耐心帮助下完成,在此向/~,4rl表示衷心的感谢。一124— 李丽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概述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故事学家对朝格日布故事的历史与现状,从故事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仅就研究而言,钟进文教授《刍议中国西北AT325魔法师斗智故事的相同相异性》、陈岗龙教授《简论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讲述的故事类型》、江帆教授《蒙古族民间故事长河的“双子”“灯塔”——朝格日布与武德胜的故事特征比较》、林继富教授《朝格日布喇嘛故事研究》及笔者《论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讲述的英雄故事——兼与蒙古英雄史诗比较》等论文的发表初步展现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在文本和传承人方面的丰富性和个性,且在这些研究中都指出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中诸多未解决的问题,预示着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有着更多值得拓展的价值。三、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搜集与研究的反思中国故事学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学术规范和研究前景来看,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有不少方面亟待弥补或加强。首先,已有民间故事资料有待甄别,文本资料搜集对象有待扩大。由于历史原因,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有诸多问题,如故事讲述人、讲述语境、讲述时间等信息缺失,记录和翻译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删减或增饰故事内容等。目前,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对象较为狭小,主要是印刷文本研究,其中又以蒙古文文本为主,缺乏对活态的、田野调查的资料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保存和研究,需要进一步广泛搜集活态的民间故事及其语境资料,包括杰出传承人讲述的故事、已经通过录音和笔录等方式记录下来但从未公开出版的故事、一些内部刊物中保留的故事等,还应关注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听众、地方文化精英等的历史记忆等。应在传统意义的“小文本”之外,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大文本”进行研究,以此加固故事保存和研究的基础。其次,故事文本和研究成果的汉译工作有待加强。目前,已经搜集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多以蒙古文出版。近年来,翻译工作较之从前大有推进,但故事的汉译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最为迫切的是,在已有的近五百则汉译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中,有近一半的文本尚待公开出版,已有的翻译文本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译者的改写、增饰和信息遗漏等问题。这些势必影响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的一个突出的现状是,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以蒙古文为媒介公开发表,仅有少数学者在汉语期刊和专著中有所论述,而在普遍使用汉语作为学术研究媒介的中国民间故事学研究领域和以英语为通行的世界学术交流语言的情况下,研究成果缺少汉译和英译的交流,必然对研究成果的普及和产生影响有碍,导致重复性研究等问题。作为蒙古族民间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研究也存在这种状况。虽然英、德、美、日等国的蒙古学家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文学较早就有所关注,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截至目前,汉译的故事研究成果很少,仅陈岗龙教授正组织翻译海希西、塞瑞斯等学者的成果。相信随着翻译工作的推进,今后的鄂尔多斯故事研究会越来越深入。再次,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有待深入,并有待与故事学研究的前沿接轨。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文本多作为资料性佐证散见于相关研究成果中,目前仅有一本专著和十数篇论文专门研究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这些研究成果中,有的是与故事学的研究方法在历史发展中结合得较为紧密的,如塞瑞斯在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与当时的故事类型研究、母题研究等研究方法一致,在20世纪90年代和跨入21世纪之后,陈岗龙教授的民问故事比较研究也居于前沿的位置,在民族文学交流、经典文学形象解读和审美分析方面,也有新的成果。在故事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之后,其中一些传统研究方法并未失去活力,还有待继续应用。以故事类型学研究为例,类型索引是类型学研究的起点与基础性工作,目前,新疆、青海、辽宁等地的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均已经陆续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内蒙古地区的呼伦贝尔、阿拉善等地区的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也已有编纂,但作为故事搜集历史最为悠久、游牧文化特征鲜明、故事藏量丰富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至今仍没有索引问世。其他如故事的传承人研究、叙事学研究、主题学研究等也均有待研究者从研究方法和阐一125~ 李丽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概述释视角方面拓展。总之,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既有珍贵的历史资料,又有丰富的当代文本,是故事学研究的一块沃土,更是民族文化传承、交流的典范。阿·莫斯忒尔在鄂尔多斯搜集的手抄本的目录表明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已经深受汉族文化、佛教文化等的影响,在文化交流中鄂尔多斯蒙古族又很好地传承和涵化了不同来源的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蒙古族文学传统。而当代蒙古族故事家朝格日布讲述的《王员外》、《乌恩·乌古勒格齐的故事》等故事,表明鄂尔多斯蒙古族口头文化与明清以来的“三言二拍”等拟话本小说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延续与保留了许多汉族I:1头文化中已失传的文学因子。凡此种种,都亟待精通蒙汉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学者对其加以关注。笔者聊以此文抛砖引玉,倘能引起更多的故事学家、蒙古学者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的兴趣,聊可引以为幸。[收稿日期]2012—06—09[作者简介]李丽丹(1979~),女,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后,天津师范大学讲师,文学博士,电邮:lidanli@126.con。北京100081AnIntroductionandSummaryontheResearchofErdosMongolianFolktaleLiLidanAbstract:TheactivitiesofcollectingOrdosMongolianfolktaleshavelastedfornearly110years.Thefolktales’writ—tenrecordsandrecordingvideodataareveryrichandpartsofthetextshavebeentranslatedintoFrench,Japaneseandotherlanguageswithworldwideinfluence.MongolianstudyexpertssuchasAntoineMostaert,HenrySerruys,WaltherHeissig,HaoSumin,ZhaorigetuandChenGanglonghavedonequitealotresearchontheOrdosMongolianfolktalesfromtheperspectiveofitstype,coremotif,transmissionandorigin.Duetoitslonghistoryandoralliteraturevalue,itishopedthatmoreandmorescholarscandedicatethemselvestocollecting,analyzing,translatingandpublishing,andresearchingontheOrdosMongolianfolktales.Keywords:Erdos:Mongolian;folktale;AntoineMostaert;HenrySerruysTranscendentalPhilanthropyandCharitiesinthePost-CrisisEra:ACaseAnalysisofMiddletown,USAGaoHuiYuanNianxingAbstract:ThereisacloselinkagebetweenChristianityandthesocialandpoliticallifeintheU.S.Christianityplaysasignificantroleinsustainingsocialmorality,softeningsocietalconflicts,maintainingsocialstructure,andadvancingthewholesociety.Inaddition,suchroleextendsitsimpactontothedevelopmentofphilanthropyandcharityaswellastheappearanceofacivicsociety(reflectingasenseofself-regulation)basedonvolunteerism.Thispaper,baseditsdis-cussionsonone-yearlongfieldstudythroughparticipationandobservationsinMiddletown,USA,provides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philanthropyandreligiontounderstandthefunctionsandimpactofreligiouscharityworkinprovidingsocialwelfare,spiritualhelpandthemeaningoflife.AGod,SOlivelyandtranscendent,hasbeenpersonal—izedattheexperientiallevelandbecameabeliefspiritualinlife,whichprovestobeexceptionallyimportantinthepost-crisisera.Keywords:PhilanthropyintheU.S.;PresenceofGod;Citizenryandself-regulation;Secularization(Seep.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