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2 KB
  • 2022-06-16 13:58:10 发布

【有趣的成都评书】5分钟有趣的历史故事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有趣的成都评书】5分钟有趣的历史故事  评书,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简易朴实,操作也不简单,道具也很简洁,一桌、一椅、一把扇、一方惊堂木。评书。从前在成都皇城坝、东南西北四大城门一带颇为流行,深得成都百姓宠爱。  当年孩提时,每天晚上,成都大大小小的茶铺到处火爆满座,挤满了听评书的人。我那时还小,家住水东门,车水马龙,是成都当时比较喧闹繁华的码头。在那段日子的好多事情,现在已忘却了,印象中最深的事,就是听评书。我家四周有个地方叫牛王庙,在一宽大宅院里有一间能容纳约七十人的茶馆。那里每天晚上人头攒动,就算是夏天,大家都汗流浃背地拥挤在这里听说书人说书。说书的是两个中年男人。一个姓牛,脸上长有小麻子点点,人们叫他“牛麻子”。另一个姓王的有只眼睛是瞎的,大家叫他“王独眼龙”。他二人每人说一个晚上,轮番坐台,“牛麻子”讲《水浒》,“王独眼龙”讲《七侠五义》和《三国》。  在牛王庙茶馆听评书,有个不成文的法规,要坐在茶馆听说书的,必需花钱买一碗茶。一些“半截子娃儿”没有钱买茶,只能挤站在门外听。而门口娃儿多,闹麻了,有时听不清晰,紧要关头的节骨眼上,说书人有意压低声音,娃娃们只能观察说书人在张嘴,却不知道讲的什么,心头像猫抓一样焦急!每当遇上这种状况,有的娃儿就静静地穿过人墙缝缝,窜进茶馆,背着“堂倌”,一个个躲在茶桌底下听!但有时坐着听书的人。或掌声雷动,或哄堂大笑,娃娃们在桌底下也不知所以,心急如焚。再说,老藏在桌子底下,在大人的膝胯间钻来钻去,总不是味道,心头怪担心逸,也想像那些大人一样花钱买碗茶。堂而皇之地坐着喝茶听评书才叫“巴适”。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一日,我们几个娃娃沿河边查找,至中午各自将捡到的破铜烂铁淘洗洁净卖给了收荒匠。到了晚上走进茶馆买了碗茶。理直气壮地坐着听,说书人“扎板”时,我把兜里的钱全放进了盘里,那是我儿时最舒心、最满意的一件事。  其实,儿时的我根本不懂说的评书内容,只是牢.住了豪杰仗义的武松、李逵、刘备、张飞、关云长、南侠、北侠等英名,还有那说书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绘声绘色的描绘和那些逗乐的举动,听书人聚精会神地听得津津有味。那忽儿静谧忽儿沸腾忽儿惊恐的场景让整个说书场布满了奇妙,布满了欢快生气。  后来,我家搬到远离茶馆的地方,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听过评书了。在旧城改造和整治府南河之前,我曾去过一趟茶馆,宅院照旧,但没有见到说书的“牛麻子”和“王独眼龙”了,经打听也没人知道他两人的去向,只有一位老先生与众人闲谈《红楼梦》。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