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 MB
- 2022-06-16 13:56:5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读历史故事悟人生智慧2013年10月16日1
十一、不惧逆境,不畏吃苦n1.忍得一时方能成就伟业n汉更始元年,刘秀指挥昆明之战,王莽和整个朝廷都震动了。然而,能干的刘秀兄弟遭到了更始皇帝刘玄的嫉妒。n王莽刘玄2
十一、不惧逆境,不畏吃苦n刘玄并不是什么好人,参加了农民起义军纯属投机,也没有立下多少战功,当上皇帝之后的他只知道天天喝酒享乐,对朝政之事置之不理。他很害怕自己的皇位被人夺走,所以用“大司徒刘缤久有异心”这个乱编出来的罪名杀害了立有战功的刘缤。刘秀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差点晕过去,因为信使在面前,他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说:“陛下英明。刘秀没有建功立业,不能3
十一、不惧逆境,不畏吃苦n够受到奖励,刘缤犯了这种死罪,本应诛杀。希望您告诉陛下,如果他不嫌弃,我愿意为他当牛做马。”然后,刘秀告诉手下将士:“我兄长不懂国法,丢了性命,是自作自受。我们要拥护汉室,扶持更始皇帝,不能有二心。皇上圣明,汉室可复兴了。”刘秀态度虔诚,将众将感动得落泪。但是他明白,刘玄杀害了兄长,也难以容下他。4
十一、不惧逆境,不畏吃苦n【忍得一时方能成就伟业】n之后,刘秀更加恭敬刘玄,对自己的战功三缄其口。刘玄虽然放心,又怕对不起刘秀,所以给个破虏大将军让刘秀当,其实就是大司马,同时把河北巡视州郡的事情也给了刘秀。刘秀借机发展了自己的力量。更始三年,刘秀的实力已经强大了,便立刻和刘玄决裂。n更始三年六月己未日,刘秀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称光武帝,建国号汉,即历史上的东汉。此时,32岁的刘秀年轻气盛,急于成就大业。他能伸能屈,终于转危为安,建立了东汉王朝。5
十二、静察己过,勿论人非n1.静察己过,勿论人非n祖孙二人买了驴子之后,孙子先骑着走,别人拿孙子不孝敬来说事。于是,爷爷只好骑着走,有人却又指责爷爷不疼爱自己的孙子。他们俩都不骑了,但是还是有人说他们十分傻,有驴不知道骑。祖孙两人同时骑着驴的时候又有人说他们不爱护动物,因而指责他们。结果,他们俩再也没有办法了,只好扛着驴走。6
十二、静察己过,勿论人非n【静察己过,勿论人非】7
十二、静察己过,勿论人非n2.见善即迁,有过即改n子贡是孔子十大弟子之一,做过大官,发过大财,享过大名,甚至超过孔子的名声。在做人方面,他有错就该。有一天,他去承地远行,在路上看见一个穿着破衣烂衫的人,误以为他是乞丐,便把车停下来,居高临下地问:“还有多远呢?”此人是贤士丹绰,见子贡对自己的礼仪没有尽到周数,便不回答。8
十二、静察己过,勿论人非n子贡说:“别人问话,你不愿回答,是不是有失礼的地方?”丹绰把身上裹着的破布掀开,说:“心中轻视别人,你是不是有失厚道的地方?不认识你见到的人,你是不是有不够聪明的地方?随随便便轻视别人,你是不是有伤道义的地方?”子贡觉得这个人说话不一般,马上心生敬意,立刻下车,毕恭毕敬地说:“是我失礼了!您刚才已经将我的三大过失指了出来,还能再指点指点吗?”9
十二、静察己过,勿论人非n【见善即迁,有过即改】n丹绰说:“这些已经足够你慢慢消化了,再告诉你也就没有必要了。”从此往后,子贡对任何人都没有轻视之意。若遇到两个人在路上行走,他一定会在车上行礼,若行走的人是五个人以上,他就马上下车行礼。子贡偶然失礼,遭到他人的批评,并没有狡辩,更不与之发生争执,而是马上承认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此后再也没犯类似的错误。君子之子贡风“不迁怒,不贰过”就是这样的。10
十二、静察己过,勿论人非n3.君子改过,人皆仰之n春秋战国时,赵国有一文一武两大干将。武将廉颇屡次出征战胜齐魏等国家,因善于带兵打仗而出名。文将蔺相如则有胆识与谋略,在凶悍的秦王面前镇定自若。他曾两次出使秦国,第一次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完璧归赵事件,另一次则是和赵王一起去参加“渑池大会”。这两次都令赵王春风得意,秦王再也不敢把赵国不放在眼里了。因此赵王两次提拔蔺相如,使他的地位在廉颇之上。11
十二、静察己过,勿论人非n廉颇因此对蔺相如很不满意。他觉得蔺相如没有多大能耐,只是嘴上的功夫而已,而认为自己才算得上是赵国的大功臣!他这么对别人说:“假如我遇见了蔺相如,定要让他知道我的能耐,看看他还能将我们怎样!”这话被蔺相如听到了,他竟然装病不去上朝,防止与廉颇发生矛盾。他还对手下说,若是以后遇见了廉颇的手下,一定要给面子,不要发生争执。有一回,蔺相如外出办事,恰巧遇见廉颇从外面回来,蔺相如竟然令马夫将车子赶到角落里,让廉颇的车先走。12
十二、静察己过,勿论人非n蔺相如的手下对此非常不满,都说蔺相如怕事儿,惧怕廉颇,然蔺相如却淡淡一笑,对手下说:“廉颇和秦王谁更厉害一些呢?”手下毫不怀疑地说:“肯定是秦王啊。”蔺相如接下来说:“我连秦王都不怕,难道会怕他吗?要明白,秦国现在之所以不敢打赵国,是因为我们团结。我们俩就像国家的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若是闹起来,必然会有一只受伤,这样肯定就给了秦国攻打我们的机会。你们仔细思考一下,是国家的安危重要,还是自己的脸面重要?因此,我选择谦让点儿。”13
十二、静察己过,勿论人非n【君子改过,人皆仰之】n这话被廉颇听到了,他非常佩服蔺相如。一天,他赤裸上身,背着荆条去蔺相如家请罪。后来,他俩成为了好朋友,一文一武,共同保卫着赵国的安危。廉颇不但是一员猛将,同时也是一名勇士,一个能勇敢正视自己的错误、承认错误以及改正错误的勇士。14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1.宰相肚里能撑船n齐桓公登基以后决定杀公子纠,并治管仲的罪。管仲是公子纠的师傅,曾希望用箭射杀齐桓公,但齐桓公幸免于难。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了齐国,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举管仲。15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补充材料】n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在好友管仲的提示下,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通过眼线得知此情况的公子纠和小白,俱连夜回赶。鲁国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16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补充材料】n当时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17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齐桓公很生气地说:“管仲要用箭射杀我,想取我的性命,我还要任用他吗?我真想现在就杀了他!”鲍叔牙说:“他曾经是公子纠的师傅,所以才会夺取你的性命,这说明管仲对主人忠心。再说,若是要说谁的本领强,我觉得他的能力比我强。主公若想成就一番伟业,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管仲才。”18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宰相肚里能撑船】n齐桓公为人心胸宽广,同从了鲍叔牙的话,不仅没有治管仲的罪,反而让他担任宰相的职位,辅佐政事。管仲尽心辅佐齐桓公的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将齐国变得更为强大。鲍叔牙19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阅读材料】n管仲病重后,齐桓公考虑他将不久于人世,问他是否可以让鲍叔牙接替他为相。管仲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以善待善尚可,以恶对恶谁能忍受得了?“他是位君子,但不可以委以国政。”当有人将管仲这些话告诉了奸臣易牙,易牙以为这正是离间管仲与鲍叔牙的好机会,遂到鲍叔牙面前挑拨离间。没想到鲍叔牙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昏“这正是我推荐仲父(管仲)为相的原因。仲父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若让我为相,哪里还有你们这些小人容身的地方?”一番话说得易牙面红耳赤,连忙狼狈而退。20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2.凡事给别人留个余地n曾有一青年在河边遇见一个抓螃蟹的老人,老人的身上有一个大蟹篓,但却没有盖盖子。他出于好心,对老人说:“大伯,你没有盖你的大蟹篓。”21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凡事给别人留个余地】n老人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微笑着说:“小伙子,感谢你的提醒,你就放心吧,蟹篓不盖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有一只螃蟹想爬出来,其他螃蟹就会钳制住它,不让它出来。所以,不会有蟹能出来的。”n那一篓互相钳制的螃蟹们可曾考虑过,将别人钳制住对自己也有损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给别人留几分的余地,这样也是给自己留退路,就像跳探戈一样。22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3.宅心仁厚,学会宽容n唐代的狄仁杰特别看不起娄师德,但娄师德并不在意,依然推举狄仁杰当宰相。不过,武则天将这件事给捅破了。n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娄师德是贤能的人吗?”娄师德23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宅心仁厚,学会宽容】n狄仁杰毫不犹豫地说:“当一名将领只需要守住国土,贤能这件事情我是没看出来的。”n武则天继续问道:“娄师德可以知人善任吗?”n狄仁杰又说:“我以前与他接触过,并不知道他有这个优点。”n武则天又说:“现在的你就是他推荐给我的。”n狄仁杰知道以后很懊悔,即使自己常常很明显地看不起娄师德,可是娄师德竟然如此宽厚,坚持以平常心看待他。他发自肺腑地说:“娄师德很高尚,我已受此恩惠很久了。”24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4.容人方能得人之心n当初,楚庄王逐鹿中原,可谓是屡战屡胜。庄王特地设宴让大臣们为此庆祝。吃饭期间,庄王让深受宠爱的妃子给众位大臣敬酒。此时,天已经渐渐黑了,侍者们点燃蜡烛,为宴席带来光亮。君臣都兴致勃勃地猜拳行令,敬酒干杯,特别热闹。突然间,刮来一阵狂风,蜡烛被风吹灭了,整个大厅瞬间漆黑一片,而庄王的那位爱妃正在25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席间轮番给各位大臣敬酒。刹那间,庄王的爱妃感觉到有人趁黑暗扯住了她的衣袖。对于这种突然发生的无理行为,美妃不能大声喊叫,又无法挣脱,情急之下,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将那人的帽缨拽下了。那人头上一松,美妃得以挣脱束缚回到庄王那里。她回到庄王身边向庄王述说刚刚发生的事情,并且告诉庄王说那人的帽缨被自己扯断了。一旦恢复了光明,帽缨被拉断的人就是调戏美妃的人。26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容人方能得人之心】n庄王听了爱妃的哭诉之后,认为这件事没有美妃说的那么严重。因此,在蜡烛还没有点燃之前,他对着众位大臣高喊:“今日宴请重臣,甚是隆重,大家一定要尽情欢乐,不要有半点拘束,大家都将自己帽缨扯坏,谁的若是还完好无损,就说明谁喝得不尽兴!”大臣们不明白庄王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为了能够讨得庄王的欢心,大家纷纷将帽缨扯坏了。当烛光再次照亮屋子的时候,每个在场的帽缨都扯坏了,根本看不出哪个是调戏美妃的人。因此,调戏美妃的人,他非但没遭到一点处置,而且谁也不知道27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有这么一回事发生。按理说,在宴会上调戏皇帝爱妃的人应当被立刻处以死刑。庄王为何诚心为那人开脱,而且还不惩罚那个人呢?他向爱妃解释道:“酒后失态是在所难免的,假如对这件事一查到底,一定会使大家失信于我,使大家都不能尽兴而归。”楚庄王28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了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了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的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的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了!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了的人哪!”于是打败了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n正如俗语所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你高人一等,但是你却完全没有容忍下属及学生过错的心,那么你就无法使他们尊重和听从你的命令。29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5.忍小事,成大事n古时候,有个人叫张崇,他年轻的时候在山上放羊,放了一会儿,张崇就打起瞌睡来。此时,一声牛叫惊醒了他,他注意到自己的邻居正在蹑手蹑脚地抓起绳索,准备牵走他的牛。张崇并没有立刻喊叫,其实他很了解这个邻居的情况,因为家里面特别穷,邻居已经很久都没有吃上肉了。此时,张崇从地上起来默默地跟在邻居的身后。30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进入邻居的家以后,张崇看见邻居正在磨刀,像是要把牛宰杀掉。这个时候,邻居已经发现张崇站在自己的旁边了,立刻赶到羞愧无比,不知所措。张崇并没有对邻居进行任何的责怪,而是给邻居讲了一个故事。31
十三、宅心仁厚,学会原谅n【忍小事,成大事】n在张崇的小时候,家里过得很艰难,总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一次,他去田里偷了人家一个西瓜,主人发现后并没有责骂和羞辱他,反而主动从地里拿来一个西瓜让他吃,而且在张崇走时又多拿了几个西瓜让他带走。32
十四、自利则生,利他则久n1.自利则生,利他则久n雍正年间,京城有一家药店规模很大,药物的质量也让人很信得过,就连皇帝也很信任它,并且准许他们供药给皇宫。n有一年,因为前一年是暖冬,没有怎么下雪,开春的气候很反常,因此朝廷十分担心二月里的会试能不能顺利进行。由于那个时候清廷招募考生都是在科场号舍举行的,而大多数号舍都是举行考试而临时搭建的,屋子的面积并不宽敞,甚至33
十四、自利则生,利他则久n连腿都伸不开,腰也直不起来。考生从开考到最后结束的三天时间里,都不可以到号舍外面去,因此身体差的考生往往难以支撑,而且气候太差令众位考生都无精打采。n根据当年的状况,那家药店赶紧配制了一批治湿气的药,而且让大臣禀报皇上,说这种药是给每一位考生的,发生特殊情况时可以服用。雍正皇帝当时正在为这件事情而烦心,见这家药店主动为自己排忧解难,不由得对其大大称赞。34
十四、自利则生,利他则久n【自利则生,利他则久】n因此,这家药店命人在考场门口给考生一一分发这种药,而且还印了一张宣传单,上面是药店的一些招牌名药。最后,由于有药店的支持,几乎没有考生中途离场,无论中举与否,大家买药都认准了这家药店。因为考生来自五湖四海,此后,这家药店的名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开来,大家都纷纷来支持他们的雍正生意。35
十四、自利则生,利他则久n2.对人和善,利人利已n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以文韬武略、善于谋划而出名。刘秀征服天下的每一步都非常注重御心之术,无论多么困难的难题,他都办得游刃有余。最后,他完全地征服了天下,拥有了自己的汉朝天下。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亲率大军前往宜阳,堵住了赤眉军的前后道路。无奈之下,赤眉军不得不选择投降。36
十四、自利则生,利他则久n刘秀的下属甚是担心赤眉军时时存有造反的动机,曾私下和刘秀说:“陛下宅心仁厚,只需安抚住赤眉军将士即可。刘盆子作为敌人的头领,不免会生叛乱之心,您可不能留他在身边啊。”赤眉军首领樊崇37
十四、自利则生,利他则久n【对人和善,利人利已】n刘秀对下属说:“行仁之义,重在心里坦诚,无欺诈之心,这样才会有价值。朕待他不薄,他若再反,那是他自取灭亡;我今日如果不仁杀了他,这成了我的过错,结果必然是不同的啊。”n刘秀给了刘盆子非常丰厚的奖赏,而且还让他做赵王的郎中。n刘秀深知要想得人心,不能单用武力解决,让人彻底地从心里服气才是最重要的。38
十四、自利则生,利他则久n3.时刻祝福他人n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有一个自己私人的牧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马匹。一次,有几匹马自己跑掉了。牧官想:这要是被大王知道了,肯定会被斩首。牧官急忙各处寻找,可惜只在山下的附近村落找到了几匹马的骨头。他想,这些马肯定是被山下的村民吃掉了。官员很生气,把这个村庄的百姓全都定以死罪,而且交到秦穆公那里。39
十四、自利则生,利他则久n【时刻祝福他人】n牧官担心秦穆公大发雷霆,便领着这些百姓找穆公解释道:因为这些农民将王室的马给吃掉了,所以才会受到处罚。秦穆公得知这件事非但没生气,并且说这些马都是些精肉,就当是给他们的赏赐吧。最终这些村民都被豁免了,没有受到处罚,开开心心地回家了。n几年以后,秦穆公与晋惠公打仗时被包围了,此时,秦穆公性命堪忧。就在全军覆没之际,敌军的一角崩溃了,有群人骑着马冲了过来,帮助秦穆公的军队一起打仗,使敌军节节败退。40
十五、事上居下,不必显露n1.不争才是最大的争n楚汉相争的时候,张良、萧何、韩信一起辅佐刘邦。因为楚军的力量强大,刘邦被项羽打败了。公元前205年,刘邦领着军队到了荥(xing/)阳之后,才暂时停下脚步进行休整。这时,萧何已经听说了兵败的消息,就在关中地区征了大量的兵送去荥阳。在东边攻下齐国的韩信此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他竟然不增援,却派人向刘邦提要求,希望刘邦能够同意假齐王的事情。41
十五、事上居下,不必显露n【不争才是最大的争】n面对韩信的无厘头理由,刘邦立刻发怒,并张且决定立即出兵攻打韩信。在重要的时刻,良谋士张良提醒刘邦:“如今形势危急,我们不如同意韩信的做法,暂时先稳住他,避免小不忍出现大问题。”刘邦立即破口大骂:“他韩信出兵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他要,我就封他做个真齐王,干什么要做什么假啊!”然后,刘邦命令张良带上印信前往齐国,封韩信为真正的齐王。在韩信的增援下,汉军的兵力大大增加,立刻恢复了战斗力。韩信42
十五、事上居下,不必显露n2.聪明不如糊涂,糊涂不如装糊涂n孙膑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和庞涓一同出于鬼谷子的师门,但是在才智方面,孙膑明显比庞涓强。因为孙膑单纯质朴,鬼谷子比较喜欢他,私底下将孙武的著名兵书《十三篇》教授给他。后来,庞涓成为魏国的名将,孙膑到他那里去做事,庞涓才知道孙膑在老师那边得到了额外的技能,因此特别嫉妒孙膑。他竟然在魏王面前检举43
十五、事上居下,不必显露n孙膑是奸细,并希望魏王可以对孙膑施以酷刑。被施了酷刑的孙膑没办法逃跑,庞涓便将他关在了一个秘密的地方,表面上对他百般地讨好,给他各种好吃好喝的,实则是乘机向孙膑索要《孙子兵法》一书。因孙膑无抄录手本,庞涓就让他把他所学到的东西全部抄写下来。庞涓计划着当孙膑完成书以后便不再给他食物,将他饿死。可是庞涓偷偷派来照顾孙膑的仆人将他的一系列阴谋全部告诉了孙膑,这使孙膑恍然大悟。44
十五、事上居下,不必显露n【聪明不如糊涂,糊涂不如装糊涂】n孙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他马上想到了一条可以脱身的计谋。当天晚上,孙膑开始装疯,一会儿嚎啕大哭,一会儿嬉皮笑脸,做出各种傻相,或唾沫流了一脸,或者是颠三倒四的,把抄好的书简拿起来烧掉。庞涓最初怀疑他是故意的,就将他扔进了粪坑,为了自己的理想,孙膑在粪坑里面爬,竟然完全不在乎。庞涓给孙膑很多酒菜,骗他说:“吃吧,相国不知道。”孙膑一直骂不绝口:“你们是想害死我吗?”他随手就将食物倒在了地上。庞涓又命人拿来土块和污泥,孙膑反而把它当成好东西拿来吃。庞涓因此相信孙膑真的疯了,怀疑之心也随之消除了。45
十五、事上居下,不必显露n此时,墨翟的弟子禽滑厘把他在魏国所见的孙膑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齐国的名臣邹忌,邹忌又将这件事情告诉了齐威王。齐威王命令辩士淳于髡(kun-)到魏国去见魏惠王,暗中联系到了孙膑,偷偷地将孙膑接回了齐国。孙膑身陷在危险之中,能够沉着冷静,成心装疯卖傻,忍受了巨大的耻辱,所以才将庞涓骗了,因此才得以活命。之后,在桂陵之战的时候,孙膑显示出了巨大的军事才能,用计谋除掉了死对头庞涓,一雪前耻。46
十五、事上居下,不必显露n【阅读材料】n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欲派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8万,前往救赵。大军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安浥,迫使魏军奔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安浥。47
十五、事上居下,不必显露n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庞涓顾不得休整部队,除留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忙率大军驰援安浥。没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魏军长期劳顿奔波,士卒疲惫不堪,哪还顶得住以逸待劳的齐军?魏军溃不成军,庞涓也被活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孙膑发挥了孙武"攻其所必救"的军事原则,把这一原则与"批亢虚"、"示之疑"、"示之不知事"等巧妙结合起来,取得了桂陵之战的胜利。48
十五、事上居下,不必显露n3.浊者自浊,清者自清n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进了牢狱,一年后,皇帝特意试探他是否还有谋反之心、是否有所悔改,就派一个太监伪装成病人与苏同住一个牢狱。49
十五、事上居下,不必显露n白天的时候,小太监用言语挑逗苏轼,苏轼毫不理会,并且吃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准备倒头便睡,太监又说:“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依然置之不理,睡自己的觉。n【浊者自浊,清者自清】n翌日清早,小太监高兴地说:“大人,您已经被赦免了。”那一夜是多么惊险啊!如果苏轼那天表现出一点点对此的不满,太监就可能置他于死地!n古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50
十六、此心不动,胜负已定n1.不动心,不烦恼n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51
十六、此心不动,胜负已定n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n佛印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时,并不如苏东坡所预料的赞赏一番,或拍案叫绝,反而感到这很需要给他一个当头棒喝;于是,他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52
十六、此心不动,胜负已定n【阅读材料】n“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n“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53
十六、此心不动,胜负已定n“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n“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54
十六、此心不动,胜负已定n在黄州的苏东坡,自从佣人去后,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大大地赞赏,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着佳讯传来,好容易等到佣人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问:“师父看了怎么说?”佣人说:“他没说什么?只在你的诗笺上写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写些什么。”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无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来!连喊“岂有此理?”55
十六、此心不动,胜负已定n他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尽找也找不出那首诗的毛病;他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禅师道:“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你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去。n苏东坡的船向南进,他坐在船上,虽然这时江上的清风习习地吹来,可是他这时的心,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没有上次游赤壁时的心情,吟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名句了。56
十六、此心不动,胜负已定n【不动心,不烦恼】n苏东坡赶上庐山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算帐,那知禅师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师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两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禅师的方丈室来,他看方丈室的门掩着,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n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就警觉了,心里暗暗叫道:“我错了!”57
十七、成事在谋,谋事在断n1.用诚心制权n古代,有一位名叫纪洛子的斗鸡名手。有一天,他帮助君王训练一只斗鸡,过去了十几天后,君王询问他的训练情况:“怎么样啊?近日可用否?”纪洛子回答他说:“现在时机还没有成熟,它杀气太重,一上场即横行霸道。”n又过了十几天,君王再次询问他,但是他的回答依然是不可以。纪洛子的那只鸡只要一听到斗鸡58
十七、成事在谋,谋事在断n的叫声,便立马雄赳赳气昂昂,不能控制自己。n又经过了个十几天,君王又一次询问此事,说:“如何,现在总可以了吧?!”纪洛子仍然没有改变答复:“现在还不可以,它只要一看见斗鸡的影子便立刻精神抖擞,十分火爆。”59
十七、成事在谋,谋事在断n【用诚心制权】n很快,十几天过去了。当君王再次站到纪洛子前面的时候,终于看到纪洛子点头:“现在终于可以了!无论其他的斗鸡再怎么挑逗他,它都和木鸡没什么两样,不为所动。这就是内心里充满德行的证据。现在,不管什么样的斗鸡来挑战,那只挑战的斗鸡最终都会落荒而逃。”n纪洛子的确是一个训鸡的高手,他培养了斗鸡的内心气势,成就了大智若愚的木鸡,这样便会让其他的斗鸡充满恐惧,木鸡就会不战自胜。60
十八、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n1-1.随性生活,顺其自然n一个被烦恼缠身的人到处询问如何才能摆脱烦恼。有一天,这个人来到山脚下,看见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十分自在。他问道:“你如此自在,能告诉我怎么才能将烦恼解除吗?”牧童说:“在牛背上吹笛子,烦恼就没有了。”他听后试了下,依然还是感觉很烦恼。他只好继续寻找。过了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一个面带微笑的老人在洞中坐着。他深深鞠了一个躬,把来意向老人道明。老人问道:“你是想把烦恼解脱掉吗?”他说:“是的!希望您告诉我该如何做。”61
十八、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n【随性生活,顺其自然】n老人笑着问:“谁把你捆住了吗?”“没有。”“连捆住你的人都没有,谈什么解脱呢?”这时,他茅塞顿开。62
十八、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n1-2.随性生活,顺其自然n一个农民将自己的妻子从洪水中救了出来,而他的孩子却淹死了。事后,人们纷纷议论他。因为孩子可以再生,妻子死了就没有了,所以有人说他做得对。有人却说他不应该这么做,因为他可以另娶一个妻子,却没办法使孩子复活了。一个秀才听说了这件事,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去询问农民。63
十八、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n【随性生活,顺其自然】n农民告诉他,他救人时其实并没有想什么。当洪水袭来的时候,他抓起身边的妻子就往山坡下游。等到回来的时候,洪水已将孩子冲走了。64
十八、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n2.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n孙叔敖原来是位隐士,有人想楚庄王推荐了他,三个月后,他做了令尹(宰相)。他教化并引导人民,因此楚国一直都很和睦、安宁。有位孤丘老人特别关心孙叔敖,特意登门拜访,问他:“你知道高贵的人往往有三怨吗?”孙叔敖问:“您说的三怨是什么意思呢?”孤丘老人说:“拥有高爵位的人会招来别人的嫉妒;拥有高官职的人会招致君王的讨厌;拥有优厚俸禄的人会招来别人的怨恨。”65
十八、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n【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n孙叔敖笑着说:“爵位越高,我就越谦卑;官职越大,我就越寡欲;俸禄越高,我就越对人广加施舍。若想要避免三怨,我这样做,可以吗?”孤丘老人满意地走了。66
结束语n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n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67
谢谢大家!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