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30 KB
  • 2022-06-16 13:18:30 发布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_历史故事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_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是历史上最平静解决兵权的故事,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唐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制的意思就是,没有职业军人。唐朝以前中国的兵都哪儿来的?就是农民,平时种地,到打仗的时候你就上,不用为了打仗成天在那儿练兵。府兵制的基层组织叫折冲府,一个折冲府是1800人,由一名折冲都尉管辖。如果有战事爆发,朝廷临时选将率领折冲府的部队去打仗,打完仗之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比如这次打突厥,皇帝调山东的折冲府,由左卫大将军指挥。下次可能打回纥,还是左卫大将军指挥,但可能调的是陇西的折冲府了。这样的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相互有了短暂的感情也能转瞬分开,就不会造成叛乱。折冲府的士兵是职业农民业余士兵,平时种地,打完就散,兵和将之间没有长期的磨合,大将都不知道派给自己的军队有没有战斗力,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肯定不强。所以到唐朝中期就开始搞募兵,将领自己招募军队,招募职业军人。职业军人一存在,战斗力是上去了,问题就是谁招的兵他就听命于谁,容易对中央构成威胁。 安史之乱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管辖今天的河北、山西、辽宁三省,麾下精兵十五万,中央军才十二万,典型的君弱臣强,所以他一下就能掀起长达八年的叛乱。后来唐朝灭亡,就是亡在藩镇的手里。宋太祖一明白这个事儿,还能好吗?马上开始动手,从权、钱、兵这三个方面把叛乱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首先是要集中军权,要解除禁军将领们的兵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杯酒释兵权”。跟太祖皇帝一块儿打天下那帮人都是他哥们儿,什么政治处主任的儿子,参谋长的儿子,后勤部长的儿子,这么一帮人,原来都是军区大院的。公元961年7月,一天晚朝结束,赵匡胤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禁军将领留下来喝酒。喝到正开心的时候,赵匡胤一看喝得都差不多了,就让左右伺候的人退去,然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做不了皇帝宝座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很难,还不如以前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很惊讶,心想皇帝都让你做了,你还睡不好觉?于是赶紧问原因,宋太祖心想就等着你们问为什么呢,于是继续说:“这不明摆的事嘛,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都吓了一跳,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 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因为当初你们贪图富贵把这皇袍披我身上,让我当皇帝。你们想做开国元勋,才把我逼到这份上。你们虽然没有异心,但是你们的部下呢?如果有人想要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你说这话多不讲理,我当皇帝是被逼的……一席话,软中带硬,这些将领知道自己受到了皇帝的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得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一条明路。宋朝的皇帝宅心仁厚,贵族出身的皇帝对大臣一般都不错。穷棒子出身的皇帝全不行,像刘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就更甭说了,要搁明朝这些人就全被干掉了。匡胤长叹一声,继续说道:“人生很短暂,就像白驹过隙,你们不如多攒点钱,到地方上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些不动产。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一听这话,稍稍喘了口气,原来不是要我们的命啊!不但不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还能有钱、有房、有地,颐养天年,于是赶紧磕头谢恩,说:“陛下能这样为我们着想,真是给我们了一条生路啊!”结果第二天,石守信等曾经去喝酒的人都声称自己生病了,我不能骑马了,脚有问题,骨裂了,或者前列腺出毛病了,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一看,心里这个高兴啊,瞧我的臣子多听话,让交兵权就交兵权,赶紧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是,下了一道旨意:石守信等人各为大镇节度使,去掉军职。这帮大将悠闲在家,全得善终。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_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