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3 KB
  • 2022-06-16 13:18:12 发布

中国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之浅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国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之浅谈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中国,历史故事,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XX)-07-0180-01    很多历史故事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通过历史故事能够启迪心灵、创新思想,获得学习与生活的灵感,对做人与做事意义重大。本文将针对几则故事对生活与学习中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与阐述,以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启发。    1、《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正气凛然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唐雎是一个弱国大臣,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冒着生命危险站在秦朝大殿中,义正词严地拒绝了秦王提出的无理要求,并付出了不惜生命的代价,促使秦王只好放弃了吞并安陵国的阴谋。在唐雎的一身凛然正气面前,秦王的“假仁义、真侵吞”的企图被揭穿,并最终由于唐雎一身正气、坚持正义、宁死不屈的精神而妥协,唐雎从始至终没有表现出任何胆怯与自卑,在秦王的威逼利诱面前不卑不亢、毫无逊色,以正气之风压倒秦王。在这则历史故事中,唐雎认定秦王的不正之举,并以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以敢于斗争的精神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让秦王不得不屈服。  在我国当今社会中,面对恃强凌弱等不正之风,唐雎的保全正义、舍生取义、甘于奉献等精神值得大家学习。面对社会中的强权以及不良习气,一味退让与忍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逃避现实,如果正义与真理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支持并维护,坚持自己的立场与原则。为了避免不良风气的肆虐,达到维护正义、保护弱者的目的,我们作为社会一份子更应勇于斗争、挺身而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另外,在弘扬正气中,我们还应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用智慧的头脑抵制不良行为与歪风邪气。只有这样,社会风气才会良性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进步。    2、从中的自强不息精神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晋代的祖逖是一个拥有远大理想、心胸宽广的人,但是他小时候却是一个不懂事、不爱学习的孩子。进入青年时期后,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认识到不读书就不能成才、不能报效国家,从此开始勤奋读书,听到鸡叫声就起床读书。经过他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拥有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带兵打仗,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被封为镇西江军,实现了他心中的远大抱负,而与他共同“闻鸡起舞”、刻苦学习的刘琨,也成为征北中郎将,发挥了自己的文才武略。在这则历史故事中,我们得以充分启发:有志之人需及时努力、早日奋起,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不断努力、突破自己。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更应心存报效祖国,从当下开始刻苦学习。    3、《长平之战》中的联系实际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了争夺韩国上党郡发生了“长平之战”,这场战役耗时3年,最终以秦军战胜告终,这是在战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役,其中赵括的“纸上谈兵”故事对大家印象深刻。直至今日,“纸上谈兵”仍是很多人没有克服的缺点,在学习与生活中也常遇到此类问题。在如今变幻多端的复杂社会中,任何事物都有其独有的特征,但是普遍规律仍然注重事件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体现出理论的正确性与权威性。而像赵括一样,以书本上的理论个例去解决实例,必然造成理论与实际分离、客观与主观不符等问题。以“纸上谈兵”的办法解决问题,难免会碰钉子。这就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实际、了解实际,以客观为出发点,解决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只有掌握了全面、丰富、系统、真实的材料,并经过科学、合理的思考与分析,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将理论落到实处,而不是空口而谈,通过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发展规律,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4《盲人摸象》的全面交流    “盲人摸象”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千百年来,由于摸象的几个盲人以偏概全、以点带面而带给我们深刻思考。但是从另外的角度出发,盲人摸象的故事未必毫无优点,从哲学思想上来说,将大象比喻成真理,盲人摸象的过程就是我们探索真理的过程,让我们深刻接触真理,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真理都囊括其中,虽然摸象的盲人并没有触摸到大象的全部,但是仍然对其部分有所认识,这也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为什么盲人摸象成为笑谈呢?以当前的现实意义来看,盲人之间缺少交流,这是根源所在。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交流与合作在我们生活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同学之间研究文化知识、人与人之间沟通探讨等,同时,交流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在已经具备的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直接学习的过程,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的最重要缺点就是效率较低。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中迅速成长,只有“自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方法,如何获得高效率的学习与生活,这就需要全面沟通,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向具备更丰富经验的人学习,全面交流,避免受到个人“狭隘思想”的限制,片面看待问题。    5、《大禹治水》的无私奉献    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发生很多感人事迹。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自己发明了原始的测量工具——规矩和准绳,走遍了大河上下,用他的神斧劈开了龙门及伊撅、凿通了石山与青铜峡,让河水变得畅通无阻,而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居住在外13年,其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不能回家照顾,这种大公无私、坚定执著、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的优良品质被后人称赞。大禹带领群众,与大自然中的洪水进行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以变通的方法对洪水疏导,充分体现大禹具有带领群众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同时他也成为我国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英勇。因此,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继承大禹治水的精神,而克服当前“假公济私”等负面影响,甘于奉献,为他人着想,为他人造福。    参考文献: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1]孟宪平.历史与现实互动中的文化概念流变探析[J].北方轮丛.XX(6)  [2]武凤娟.《今昔物语集》中的郭巨故事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日语语言文学.XX  [3]王福平.例谈历史故事在学生思维训练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XX(7)  [4]郭灿金、张召鹏.历史故事三则[J].档案管理.XX(1)  [5]李福清、王亚民、李莉.东干历史传说与中国历史故事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XX(2)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