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72 KB
  • 2022-06-16 12:40:31 发布

6蜜蜂精品二稿三下语文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2016.3.9课题蜜蜂(精品备课二稿)课型新授上课吋间2016.3.10第一课时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学生简单说说自己读课文的理解。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骑,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并且谈一谈通过这个实验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二、初读课文1.小组合作,集体诵读课文。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2.互帮互助学生字。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注意读准多音字读音“几jl乎、尽伽管”。开火车朗读。3.按序逐段来反馈。诵读展示: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这个有趣的实验让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三、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样把这些字写正确美观。3.指导写字:重点:“试”右边不要多撇,“概”中间不能写成“艮”,“辨”与“辩、辫、掰“进行归类辨析。4.老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老师点评,学生互评。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2.点名诵读课文,集体评价交流。二、细读课文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來说一说吗?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作者为什么做试验?试验的结论是什么?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自然段,体会这两段在全文屮的作用。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谍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冃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乩实验的冃的是什么?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进行小结: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 法,再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小结。①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②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③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④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彖,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1.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四、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2.阅读课后《资料袋》,推荐阅读《昆虫记》。3.预习下一课。教学《蜜蜂》时,我总结了近期在生本教学探讨中岀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所以我确定了教学思路:小组分工细化,讨论的问题开放化。 在第一课时第一回合的小组学习中,让小组长组织组员互相检查本组同学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并对小组进行了细化分工。如一号学生指给二号认,其他听;接着二号指给三号认,其他听……认读吋,把不会认的字做好标记,并负责教会不会认的同学,做到人人过关,再进行展示。虽然字词预习效果好,也用了8分钟的时间。第二回合的小组学习,我让组长组织检查读通读顺课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开口读书。然后进行展示,评价,再读。由于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广,很易达成目标。但较费时间,读一评一读来回几个回合,二十多分钟就过去了。第三回合,我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兴致勃勃。接着小组展示。四个小组都发了言:“这篇课文写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篇课文写蜜蜂离家二里多路都能飞回家。必这篇课文写作者带着蜜蜂走了二里多路,放飞蜜蜂。蜜蜂也能飞回家。”“这篇课文写蜜蜂有辨认方向的本能四个小组的发言都动了脑筋,但不够完整全面。问了一句:“谁能把他们的发言连起来说一说?”一语道破天机,有几个孩子举手,其中一位把课文的内容能大概总结出来。第一课时,也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此时已拖堂几分钟。反思这节课:学生真正动起来了,平时不专心的同学能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了;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虽然发言不一定正确,但也在思考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虽然上台有些紧张,声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能登台展示了。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吗?但单位时间内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