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50 KB
- 2022-06-16 12:14:4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3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授课时间:课文50课时古诗诵读18课时自由阅读10课时综合性学习14课时习作14课时回顾拓展10课时机动时间18课时总计 134课时授课教师:先锋联校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一、课程目标: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350个生字,(会书写230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有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了解字义,认清字形的习惯。2、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举例、查字典、近义词替代、反义词转换、联系上下文)重点练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正确搭配,尝试运用教材中部分理解积累的词语。3、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比喻、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4、知道承接、总分、概括与具体、并列等段落结构(自然段)。学习用摘录关键词句,根据一定的提示等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承接、时间变化、地点转换、总分),初步认识逻辑段。5、能围绕一个意思用总分(或概括与具体)的方法写段;能用上表示时间先后的连接词按做某件事的先后顺序把一段话写清楚,写连贯;学习根据单幅图展开合理想象,写清楚一件事情;能用日记经常记录自己感兴趣的的生活内容,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意思清楚,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6、能熟记教材规定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段落。7、能主动
根据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8、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课内习作8次,6次小练笔,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9、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结合自己了解的材料、思考,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尊重、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10、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读懂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搜集资料等方式感悟人生的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进一步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对周围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怀有感激之情。二、课程内容:单元序号单元专题课文题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写景抒情(秋天)1老师,您好!能抓住“崇高”、“美好”等词,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对教师的尊重与热爱。1.扎实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正确运用。2.牢固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成语,能理解它们的基本意思,并能够正确书写。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熟练背诵课文要求的部分,而且会正确默写。4.能够理解本单元两首古诗的意思及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领悟诗的意境及思想感情。能够借助语境,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5.学会开拓思维,发挥想象,较好地完成本单元的习作。22但愿人长久正确把握苏轼的内心变化,来体会作者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向往33古诗两首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意境美24秋天能将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美妙的秋景图25我给江主席献花紧扣“献花”深刻体会香港同胞期盼团圆的激动之情1.扎实掌握本单元的生字37个生字,认识31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会正确运用。3
第二单元热爱祖国2.牢固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成语,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情感。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4.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爱国故事,受到一定的熏陶。5.能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并练习有条理的表达,较好地完成习作。6天安门广场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7徐悲鸿励志学画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学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38虎门销烟抓信“壮”字,感觉销烟场面的气势,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2第三单元自然风光9泉城借助阅读提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交流中以一处名泉为重点,品读出作者介绍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迁移感悟其他名泉的特点。1.认识“剔、啸”等23个生字,会写会用“济、著”等39个生字。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并注意积累,能读读写写课文后面的32个词语,会读读背背练习中8个成语和5条歇后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泉城》全文、《九寨沟》的3、4、5自然段,《田园诗情》中喜欢的段落。 4.领悟课文内容,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认识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片段描写。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恰到好处的语句真诚地赞美别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5.能按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想说心里话的对象,写清自己想要说的内容,注意书信格式,详略得当。210九寨沟欣赏九寨沟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有趣的异兽珍禽,解读文中优美词语和精彩语段,有效内化并积累。211田园诗情凭借文本的优美语言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景观。212桂花雨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2神话寓言13开天辟地让学生通过各种读的形式找出盘古关键的动作和世间的变化的词语,从细节中体会盘古精神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绿线内的1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结成的词语。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来深入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结构清楚的特点。 3.让学生学会分析课文脉络,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掌握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组织语言,完成习作。 3
第四单元4.教会学生分析比较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人物语言、动作、表情在文中的作用。 5.指导学生分析词语的含义,区分词语用法。 6.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话,学习寓言、神话的故事叙述方法。14普罗米修斯盗火2在教学中对比盗火之前和获得火种之后的人间景象,让学生深入了解盗火的重要作用及普罗米修斯的伟大。15一路花香通过让学生读课文,来明白寓言所阐述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第五单元“走向成功”16说勤奋抓住中心句,借助阅读提示,先引导学生细致地研读司马光勤学的事例;然后学法迁移,学生自主研读童第周勤学的事例;最后在对比研读中,进一步明白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1.认识“鉴、剥”等21个二类生字,会读会写“遍、款”等38个生字。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会读、会写、会运用课文后面的30个词语,会读、会背练习中8个成语和1条名言。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会复述课文内容。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的意思,理解引号的作用。4.能结合文本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5.能主动帮助遇到难题的同学出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好习惯。6.能按习作要求,用“自述的形式”具体生动地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217李时珍夜宿古寺以“吃点苦”这个词语为发散点,总揽全篇,上串下联,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写批注。以“万民造福”这个关键词,将李时珍的伟大品格放大、定格!218维生素C的故事引导学生循着哥伦布心情的变化“沉重——痛苦——沉重——惊喜”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感知维生素C发现的过程。2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2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知互联网的奇妙主要表现在大、快、多的特点。第六单元诚实守信20诚实与信任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内化课文的语言。1.认识“驱、陌”等11个生字,会写会用“诚、障”等29个生字。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并注意积累,能读好、默写好课文后面的28个词语,会读读背背练习中8个成语和5条短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好《诚实与信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会背诵《珍珠鸟》最后四个自然段,讲讲、演演《九色鹿》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从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交往过程,领悟诚实、信任、和睦、信用的价值,明白做人的道理,学会与人、与动物和睦相处。5.感受课文语言朴实、情真的特点,练习分角色演一演;模仿着写好一种动的外形和活动特点。6.认真听老师介绍,复述核潜艇的知识;搜集现代兵器资料,选择其中一方面有条理地向同学作具体介绍。7.展开想象的翅膀,挑选一两个卡通人物,重新编个故事,注意突出卡通人物的个性。做到想象丰富、合理,故事生动有趣,有一定的意义。221珍珠鸟探究“信赖”的过程及缘由,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222九色鹿自主阅读,认识调达前后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分角色演一演,深刻领会恪守信用的道理。123雾凇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传扬名族文化,了解对联特征,学会对对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文章蕴含的内容。3
第七单元写景抒情2、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4春联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2、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225古诗两首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2、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2三、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2、挖掘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任务活动等资源进行语文学习。(二)教学实施1、围绕专题,重点训练教材继续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但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课程实施中,在教学每一个单元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学习重点联系起来。人文专题,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读写训练,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2、敢于放手,凸现自主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
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前提出要求,读后交流感受或质疑问难,逐步提高学生朗读的速度和质量。4、积累语言,加强练笔继续重视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而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精彩语言。同时,教师要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可根据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仿写句段、续写课文、写读后感,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表达水平。四、课程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更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同伴搭配,学习不累”,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评价形式多样化。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双单元测试(月测)、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活动评价: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安排一次主题演讲(《我的理想》)、一次辩论会(《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分项实施:识字写字1、生字表中共有230个生字要求会写。针对四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①书法竞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②随堂练习。随着课时的进展分别将生字放置在语境中辨析。如组成不同的词,正确运用在不同的句中。小组竞赛,以“对”和“多”者为胜出。③
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2、本册要求读写记的词语。小组合作对所积累的全部词语进行分类(小组自定分类标准,如按词义分、按词性分、按一般词语和成语分等),小组向全班展示交流。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是否人人积极参与,归类是否合理等作为评价依据。阅读1、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2、背诵。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章或段落尽可能全部会背,以小组为单位,组员给组长背,组长给课代表背,早读时候教师抽背,以督促背。3、默读。教师提供语段篇章,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4、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写法领悟等方面的领悟,。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精彩发言者上榜等方式。5、古诗文诵读。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写作重点评价结构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创意,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每次活动结束,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表达能力。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1【摘要】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入选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桂花雨》,但呈现方式却不一样,笔者从单元的角度、插图的选配、文本的删选三个角度来比较两个版本的《桂花雨》。最后给出教学建议,并感知琦君散文的特色,体悟琦君散文的教育价值。【关键词】《桂花雨》;比较研究;琦君散文【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桂花雨》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这篇文章和琦君的大部分回忆性散文一样,文字平易,香甜而温馨。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入选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但呈现的方式却不一样。一、单元的不同人教版和苏教版虽然都入选了《桂花雨》,却将其放在了不同的年级段和不同的单元。《桂花雨》入选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单元的文章都是写景的散文,单元主题是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同单元的课文还有《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该单元的课文都蕴含着美育因素。所以,删去了原文关于故乡和杭州的描写,只在课文最后两段写到:“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表达了浓浓的思乡情愁。《桂花雨》入选在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专题是月是故乡明。所以人教版保留了对故乡的描写和中学到杭州的语句,更有利于单元专题的诠释。二、插图的不同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插图都用了“摇桂花”。人教版的插图是小女孩和妈妈,背景是农家的屋舍和家禽。女孩和妈妈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抱着桂花树摇呀摇呀。图片很形象,能让学生体会琦君童年摇花之乐。苏教版的插图是小女孩和父亲,同样是农家的装扮,仿佛也闻到了那淡淡的桂花香。除了“摇花乐”
的插图,人教版还有一个男孩模样的孩童在拾桂花,虽然很有童趣,但似乎与文章主题不符。苏教版则是用半透明的图片,整页整页的“下”着“桂花雨”,桂花的花瓣在书页中纷纷扬扬,书本似乎浸在桂花的香味中,很有情境性。三、文本的删改(一)母心和童心的诠释。虽然对原文的删改不同,但都抓住了“摇花乐”,抓住了作者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深情怀恋,抓住了琦君散文母心和童心的主题。琦君曾说过:“我就只会写自己:自己的童年与故乡、自己的亲人师友、自己的悲欢离合,自己在这动荡的大时代里如何挣扎奋勉。尽管在写自己,却仍觉得在写和我同时成长、同时受苦受难、同时努力奋斗的所有的朋友们。因此我也就没有放弃这支写自己的笔。”所以儿童读起琦君的文字会很亲切,很好懂。人教版这样描写母亲: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的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了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苏教版这样描写母亲: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盆中。虽然只是短短几句却勾勒出具有传统美德、慈悲善良、勤劳朴实的母亲。童心的诠释,两个版本都描写了摇桂花的场面,读者仿佛看见了大人们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摇着桂花树,看见了那一阵阵金色的桂花雨纷纷飘落,也仿佛听见了孩子们那欢乐的叫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二)佛心的删改。琦君散文另一大特点就是佛心。由于琦君的父母亲和启蒙老师都是佛教徒,生活在这样一个佛教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琦君自能深得个中三味。原文这样写道: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可能考虑到佛堂供奉的场景与儿童不合,两个版本都对其进行了删改。琦君曾述说自己对佛心的体悟:“我并不明白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深奥佛理,但觉一颗无争、无怨、无尤的心,就是佛心啊。”琦君的“佛心”更多的是乐善、行善。我觉得课文完全没有必要避免这个场景,佛文化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和伦理教育的契机。四、教学建议虽然这篇课文在两个版本中的年级不同、文本不同、专题不同,但教师要具有文本解读的能力,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领略琦君文字平易而有诗意的特征,感受琦君文字中浓浓的思乡情愁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重点画面设置情境,抓住“摇花乐”
这一场景,通过多种形式,如朗诵、表演等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情感,进入情境,想象自己就是儿时的琦君。抓住关键字词和句子。如:“浸”——感受桂花之香;“缠”——摇桂花给琦君的童年带来了多大的欢乐;“赶紧叫人提前摇桂花”——理解母亲的形象,品读母亲摇桂花和作者摇桂花的两种心理状态。“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理解作者借母亲之口表达思乡之情。琦君说:“一直只以一颗单纯的心,从事写作,从来没有试着去探讨生命的价值,文学的使命。也不去烦心迎合什么潮流,或刻意为自己建立起什么风格。我只是诚诚恳恳地、兢兢业业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的文字更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思考。琦君正是这样始终怀着一颗单纯的心去写作,无物质之累、也无精神之累,所以《桂花雨》才能折射出如孩童般纯美的心田,体现她审美人生的心态和情趣。五、文本延伸——体悟琦君散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局限在一篇课文中,而应该多多了解文本背后的作者。教师只有多阅读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琦君散文所呈现的主题与内涵,都与琦君的成长经历、生活体悟、创作理念息息相关,所以琦君散文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琦君散文情感丰富。琦君说:“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时才写……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真挚的情感流露在她的行为、她的思想、她的文章上,也就是这样真诚的琦君才能让我们读她的文章跟着哭、跟着笑。孩子的心是善良的,是易感的,读琦君散文能很容易感受到那一份真诚而受其感动。琦君的散文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仅仅局限在一篇课文中,而应该通过一篇课文,让孩子热爱上这样的文字,让孩子课后去更多地阅读。(责任编辑:龙贤东)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4页共14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李时珍食品疗法150条
-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李时珍教案 人教版
-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李时珍 2教学反思 人教版
-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李时珍》3课时精品教案设计
- 2019-2020年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李时珍》三课时教学设计
-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李时珍 2教学反思 浙教版
-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李时珍 1教学反思 浙教版
- 李时珍夜宿山寺第二课时
-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详案
- 《李时珍》备课笔记-1
- 《李时珍》备课笔记
- 17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7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含答案)
- 四年级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
-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二课时课程教学设计
-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2
-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